<p>后表哥照顾你,你爹爹也会在天上看着你的。”</p>
<p> 荀荣氏垂眸道:“我是个妇道人家,许多事都不懂,日后伯文恐怕真要麻烦你,多看顾看顾了。”</p>
<p> “这是应该的。”姜羽道,“舅舅可有给我留下什么东西,或是话?”</p>
<p> “有的。”荀荣氏站起身,转身去卧房内将荀书留给姜羽的书信拿来。</p>
<p> “这是你舅舅病重时,自感时日无多,怕等不到你回来,他念,我执笔,给你写的信。你看看吧。”</p>
<p> 姜羽接过书信,拆开,取出其中的信纸,只见上面用簪花小楷写着:</p>
<p> “外甥姜羽,见信如晤。</p>
<p> 吾一生碌碌,幼时立下壮志,誓要兴吾燕国。初入官场时,便有感于如今燕国官场诸弊病,但苦于无计可施。自姐夫姜宣子于十四年前兴起变革,却冤死狱中之始,便立誓要继承姐夫遗志……”</p>
<p></p>
<p></p>
<p>第122章 </p>
<p> 荀书洋洋洒洒给姜羽留了两页纸, 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小字。从姜羽父母的死亡说起, 简单说了一下自己这些年所做的事, 为改革做的准备, 又详细介绍了他所总结出的燕国需要改革的弊端,以及他现在所推行的政令。</p>
<p> 这些东西当然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得清的。荀书的书房里有整整一柜子的书, 都是与此有关的,全部留给了姜羽。</p>
<p> “舅自知愧对于你, 然身为燕国臣民,身为汝父之子……愿汝成舅未竞之事业,行新政,革弊病,兴我大燕……舅死而无憾矣。”</p>
<p> 末尾,荀书表示希望姜羽能将改革继续下去。</p>
<p> “你舅舅病得厉害,嘴里却还念叨着你, 每说一句话,便要歇息一会儿。等我写完这封信, 他便又昏昏沉沉地睡过去了。”荀荣氏拭着眼泪说。</p>
<p> “舅舅是患了何病?”姜羽问。</p>
<p> “太医说是积劳成疾。”荀荣氏道。</p>
<p> 积劳成疾……与姜羽想得一样。</p>
<p> 他郑重地把荀书留给他的信折好收回到信封之中, 妥帖放进怀里, 朝荀荣氏弯腰行礼:“舅舅的嘱托姜羽都记住了, 舅母放心, 姜羽绝不会辜负舅舅所托, 一定完成舅舅遗志。”</p>
<p> 荀荣氏道:“朝堂上的事我不懂,但你舅舅说的,自然是对的。你既有这份心, 你舅舅泉下有知,也瞑目了。”</p>
<p> 荀书既然已死,丧事便要办起来了。</p>
<p> 这年代的规矩,女人不能主丧,而荀伯文年纪尚幼,因此姜羽与荀荣氏合计一番,便决定由荀伯文主丧,姜羽给他帮忙。</p>
<p> 丧事礼仪繁琐复杂,等级森严,姜羽接手后,便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了。姜羽先命人去给荣氏以及荀书生前走得近的同僚报了丧,中午荀书各亲朋好友便换上吊服,前来荀府吊唁,送上给荀书的衣被,称为致燧。</p>
<p> 其后要给荀书沐浴,饭含,即在荀书口中放上珠玉、贝、米等,以免荀书到Yin间去挨饿,饭含之后要袭尸,即为荀书穿上特制的丧衣,共三套。袭尸后还有小敛、大敛等等。从口中含的玉到丧衣,从棺椁到墓地,不同等级皆不一样。</p>
<p> 这也是姜羽头一次替人置办丧礼,繁复的礼仪,加之朝夕哭的荀荣氏及荀伯文,让姜羽每一日都又累又沉重,连戚然明的事都暂时顾不上,想不起了。</p>
<p>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