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这个旗号的各类品牌跟这个可没法比。
自丛家往南,地势渐渐变低,在走过几户人家之后,就是大片大片的田地,这里种的都是黄谷也就是水稻,这叫法倒是同西汉时期比较相似,这会儿是农历七月份,蔬菜的品种就温江认识的来说,看到了萝卜,芹菜和韭菜,其他还有一些,他就不大认识了。再走一段,就是较为密集的住户地了,温江爷爷家就在这里,靠近路边的还住着大概十几户人家,然后是一片果园,有几株龙眼(桂圆),这里距离清溪河比较远了,除却田地外临近河滩都是一些荒草地。
就这样一直往北,越来越远,住的人家也都比较零散了,每一户相隔数十米,一路走着就到了临近山脚下的于家了。
说起来,清溪村已经能算是大靖朝千万个村子当中比较不错的了,村里虽然也不乏有几个泼皮破落户,相互之间偶尔也会说上几句闲言碎语,但里正为人较为正直,在村里也颇有威望。
清溪村共有住户六十余家,温氏和丛氏都是大户也是清溪村的本地住户,大概占了三分之二,其他的有不少都是当初战乱或者灾荒年代逃荒而来的。
温氏的族长今年已是耄耄之年,华夏古代时人的平均寿命在五六十左右,赶上战乱年代,则更短,温家这位族长能活到如今这岁数,可谓见多识广,是有大智慧的。
而丛家的那位族长,也是年过半百,且丛家据说祖上也出过朝廷大官,顺带一提温江的外婆陈氏也曾是官家大小姐出身,只可惜当年因一时不慎被人陷害,被罢官,不料,在回乡途中遭遇山贼,陈氏被nai娘带着逃脱,一路磕磕绊绊,吃了不少苦走到苍桐镇,nai娘病倒,被丛外公救了回去,临死前,丛外公答应她会一辈子照顾她家小姐也就是丛外婆,nai娘死后不久,丛外公不顾家人反对,娶了丛外婆,因为这事,跟丛氏的本家也疏远了。由此看出,丛家有那么点自恃身份的意思,所以很看重面子,一副不欲与平民百姓争抢的姿态,正好合了里正的意,总之双方一个是看的清楚,一个是装着明白,面上便是一团和气,清溪村也比其他村子更团结一些。
终于回到家了,温江站在院子里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来回打量了好多遍,不由得在心里感叹,虽然清溪村的村民生活算得上平实了,但还是有不少挣扎在贫困线的人,比如于家,于家的地不多,虽然有三个男人,干活是不愁了,打猎也能挣得一二家用,只是人人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家里有一个成年汉子还有两个半大小子,温江又一直养着身子,最近家里事情又多,之前那点积蓄都用的差不多了,如今家里可真是光光无几了,再看看这房子,都泥土土坯造的,然而年久失修,外面泥皮脱落了了大半部分,屋顶还有一些漏洞,下雨天时,便是屋外大雨,屋里小雨。
院子里有一个石磨,家里也没有养鸡鸭之类的,估计是几个汉子都没那个耐心养,屋子里面就更加不必说了,只有几件旧家具,看着倒是齐整,只缺胳膊少个腿的。
温江连叹了好几口气,只能在心里安慰自己,将来要努把力,把这个家好好越弄越好。
于同已经进去了,回头看到弟弟站在外面仰着头发呆,不由得奇怪道:“小七,你在看什么?”看着温江一直看上面,便了然:“哦,是该把屋顶整整了,不然到了下雨的时候,屋里又要下小雨了呵呵。”
温江这才回过神来,也进了屋子,先往厨房去,一边找可以擦拭的布一边道:“恩,到时候我跟你一起弄,咱们今年要努努力,争取给咱家修个新房子。”这是必须的!!!
于同咧嘴一笑:“恩恩,都听小七的。”小七这次醒来还真是变了样,唉,虽然恐怕今年弟弟的愿望是不一定能达成了,但他并不会现在就打击弟弟,让他有点希望也会心情好一些,不过他也会更加努力打猎的,争取多换点银两,不知道阿爹的眼睛什么时候能好,这个家以后就要靠他自己了,他一定要好好照顾阿爹和小七。
正拧开抹布擦桌子的温江猛地打了个冷战,刚才那一瞬间他好像觉得屋子里的气场变了下,再回头就只看到于同正站在屋子中间傻笑,嘴角抽了下:“哥,等会儿你带我去山上转一转吧。”
他一边收拾屋子一边查看家里的存粮,之前特意为了他买的粳米还有几斤,厨房里还放着两只于同今天刚刚猎到的野鸡,这几天家里就他一个人,心里念着阿爹和弟弟,打猎都心不在焉的。现在温江醒过来了,于同的Jing神头又回来了,但听到温江要跟他一起去山里,顿时头摇的像波浪鼓一般:“不行不行,小七不能去。”
“我怎么去不得?”温江不满道,一对上于同夹杂的悔意与懊恼的眼立刻就明白了,于同这是还记着于建业因为他伤了眼睛的事呢,不由得放下手中的活,安慰道:“哥,姨夫肯定会好的,你就不要再自责了,我们把家里整的越来越好,姨夫心情好了,伤就好的更快了。”见于同垂头丧气地点了点头,又道:“我就只在外边转一圈,不往深了去,好不好?”
于同纠结的想了半天,温江一直目不转睛的盯着他不放,只好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