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荷花儿在外头随时听秦惠平和赵梅儿的吩咐,伺候她们两个。
吴县育婴堂的大门常年关闭,只在门边儿的墙上开一个四四方方的小窗,小窗并不大,能容人将一个周岁以内的小孩儿递进去。育婴堂的规矩,凡是送孩儿进来的人,只要一送进去,就不兴再来育婴堂来要人,也不许再来探望孩子。
而凡是要来抱养孩子的人,也要先在窗口那里先交上几两银子表示诚意,报上姓氏籍贯,以及想要个多大的孩子,里面的人才会开门放你进去。
张氏在这吴县城里住了近二十年,自然是晓得育婴堂的规矩,和古氏两人过去,交了五两银子进去。那古氏就说,她家主人家里是大户之家,要想来寻摸个女孩儿回去养。里面的人看她们的样子也是老实妇人,就派个伶俐的丫头来开了门,请她们进去说话。
见育婴堂的大门开了,秦惠平和赵梅儿就下了车戴上帷帽,由张氏等人引着进了育婴堂。这负责育婴堂的一个五十开外的婆子名叫李氏的,就出来迎着她们,带她们进一个小小的院子里的堂屋里去坐着说话。
古氏先就把一行人的来意又对李氏说了一遍,又指了指秦惠平和赵梅儿,说她们两位是她的主人。那李氏打眼看了秦惠平和赵梅儿一眼,见她们两人进来后也没有取下帷帽,说话都是旁边那几个看起来是仆妇的人,便也明白这来报孩子去养的人非富即贵,倒也放心了,便说:“我这差使是县里派的,但凡有贫穷人家养不起孩子送进来,我们接了,也望来抱孩子去养的人是好人家,不想这孩子落入拐子之手,养大了拿去转卖。所以,凡是要来这育婴堂内抱养孩子的人,我都要亲自见上一见才放心。方才这位娘子说了……”
指了指张氏,续又对秦惠平和赵梅儿说:“她说两位想要抱个女孩儿回去养,还要半岁左右的,我们这里倒有七八个半岁左右的女孩儿,一会儿我便陪着两位去瞧一瞧,若是有眼缘的话,便选一个回去好生养着罢。”
“那就多谢了。”秦惠平向着李氏颔首称谢。赵梅儿也微微点头致意。
李氏接下来也不多言,便站起来带着秦惠平等人出了这小院,往隔壁的一个大院子里去。在那大院子里有一排青砖瓦房,院子两侧建有厨房,以及一些照顾孩子的nai娘,厨娘,洗衣裳的妇人住的小屋子。
一进院子,秦惠平等人就听到了阵阵婴儿的啼哭声扑面而来,以及见到了在院子里两侧树木间拉着的绳子上晾晒的给孩子做尿片的布片儿迎风招展,粗粗一看,怕是有上百片。这尿片子虽然清洗了,但因为数量多,被风一吹,依然是有淡淡的尿sao味儿随风袭来,豪不停顿地涌进众人的鼻间。
张氏和古氏因为生育过孩子,对这味儿司空见惯。倒是秦惠平和赵梅儿,以及荷花儿搓了搓鼻子微感不适。
院子里头有数位妇人来来往往,那一排青砖瓦房里头也有妇人进进出出。李氏在前,一边引路一边向秦惠平等人介绍说:“这会儿咱们这育婴堂里有五十四个孩子,雇了十几个nai娘,以及三位厨娘,以及好几个粗使的洗衣裳的妇人照看这些孩子。你们要想养的半岁大的孩儿就在第三间屋子里,我带你们去瞧一瞧。”
众人便随着李氏走进了从左边开始数过来的第三间房。掀了棉帘子进去,只见这屋子里摆放着三架木床,每个床上都并排摆放着五六个孩子。这些孩子年纪大致在四五个月到半岁之间,屋子里有两个nai娘正在nai孩子。这会儿正是晌午,床上的孩子们有些吃过nai的就手脚乱动地在翻来翻去,有些没吃过nai的就在那里哇哇大哭,打眼一看,热闹得很。
☆、第136章
李氏便叫屋子里喂nai完毕的一个nai娘,让她把这屋子里的女孩儿都抱到一个床上去给秦惠平等人看。
那nai娘平素是照顾这些孩子的,也很熟到底哪几个才是女孩儿,便依言去把这屋子里三张床上的女孩儿都挑出来抱到一张床上。把原先是男孩儿的孩子抱到另一边的床上放着。
“这些女孩儿都不到半岁,前面那两个稍小些。”李氏指着并排放在床上的几个孩儿向秦惠平等人介绍,“你们过来瞧一瞧罢,看谁合心意,有眼缘些。”
古氏随即就说自家主子想自己看一会儿,烦请那李氏和两位nai娘出去等一等。李氏之前也见来来抱养孩子不愿意暴露身份的妇人,也不奇怪,便答应了,领了两位nai娘出屋去,并对古氏说,要是挑好了,就过来告诉她们一声,她们在另一边第二间屋子里等着。
等李氏和那两位nai娘一出去,秦惠平和赵梅儿就取下帷帽放到荷花儿手里,两人走到床边去笑盈盈地看那床上的七个女孩儿。张氏也走过去和她们一起看。
这七个女孩儿这会儿都醒着,只不过吃过nai的孩子心满意足地手舞足蹈,或者艰难翻身,翻来翻去,或者再抓挠旁边的孩子。也有几个没吃nai的明显焦躁得很,有开口哇哇啼哭的,也有哼哼唧唧地表示不耐烦,咬着手指吸吮的。
不过这些孩子或者也晓得有生人来看她们,秦惠平等人俯身下去瞧她们时,粉嫩的小脸上或者露出好奇,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