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抬着什么东西进来。
&&&&一看全是奇形怪状的水果。
&&&&还有个长满了尖刺的,像极了巨大的流星锤。
&&&&一问才知道,说是翰林院里一位编修大人叫卫梁的,特意献上,问过了皇帝,着人给她送过来。
&&&&姜雪宁完全想不起当初的事,内务府的太监一走,便与宫里的宫女们对着这些果子研究了半天。
&&&&有的好吃,有的还不得其法。
&&&&末了全部人的注意力都放在那长满了尖刺的果子上,听说是叫什么榴莲,得开了外面的壳吃里面的rou,于是便叫小太监拿了刀来好不容易开开。
&&&&结果……
&&&&那味道简直熏晕了坤宁宫上上下下所有人,令姜雪宁终身难忘!
&&&&这东西竟然说能吃?
&&&&她勃然大怒,只当这姓卫的看起来老实,原来比起朝廷里那些反对她的清流老臣还要过分,这是明摆着借机羞辱自己!
&&&&于是某日御花园皇帝赐宴,姜雪宁找了个机会单独把卫梁拎出来说话。
&&&&卫梁好像对自己闯下的祸事一无所觉,还问姜雪宁那些水果吃着如何。
&&&&姜雪宁差点叫人把他拉下去砍头。
&&&&但怎么着这也是皇帝亲自点的探花郎,可轮不到她明目张胆地动手,所以只皮笑rou不笑地同他说自己很喜欢他送的东西,既然他对什么瓜果蔬菜的事情如此上心,留在翰林院实在浪费,何不放出去与百姓当个父母官,教他们种地去?她还能帮他跟皇帝说上一说。
&&&&按理说,朝中但凡是有点脑子的官员听见这话,都要吓得两股战战、头冒冷汗。
&&&&因为这话本身是一种明显的威胁。
&&&&待在翰林院里可是“储相”,将来大多是可以留在京中做官的。还未熬出头就要外派去各省当官,那都是混得不如意的,下等官,苦差事。
&&&&可没想到,这卫梁一怔之后,竟然满是喜悦,眉眼里都盛了光似的,连带着一张脸都红了,磕磕绊绊躬身道:“这、这怎么敢劳烦娘娘呢?”
&&&&那会儿姜雪宁实在没看明白他这算什么反应。
&&&&她又明褒暗贬地讽刺了几句,可卫梁也不知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还以为她在夸他呢,笑得越发灿烂。
&&&&末了是姜雪宁一头雾水,见他半点也不生气,自己恼得拂袖而去。
&&&&当夜便跟沈d打了小报告。
&&&&说卫梁这人如何如何,一意逢迎自己,不是什么好官,干脆发去偏远行省,让他好好反省反省,爱种地就种个高兴。
&&&&沈d免不了宽慰她,哄着她,让她不要生气。
&&&&那时姜雪宁想沈d到底还是偏袒这个讨人厌的探花。
&&&&结果第二天就听说,上朝的时候沈d一纸调令直接把卫梁从翰林院里拎了出来,扔去高邮当县令。
&&&&这下姜雪宁高兴了。沈d也不说什么,晚上一起用膳时也只看着她笑,问她这回算不算痛快。
&&&&姜雪宁尾巴便翘上了天。
&&&&她想,有卫梁做前车之鉴,好好一个探花郎跑去当县令,日子过得不知有多凄惨,料想以后没别人敢来招惹她了。
&&&&然而……
&&&&才仅仅过去一年,户部整理各省税赋时,骇然发现:高邮县交田税纳粮竟然比去年翻了整整一番!
&&&&第一次,姜雪宁开始怀疑老天故意搞她。
&&&&满朝文武都被高邮县的情况震惊了,有人怀疑他加重了百姓税赋,有人怀疑这里面有不可告人的猫腻,沈d自然也大为惊奇,派人往下查。
&&&&查出来的结果打了所有人的脸。
&&&&人凭的就是硬本事,高邮县自从跟着县老爷卫梁一块儿种地后,一亩田种出两亩稻,是自家粮先翻了一番,所以才给朝廷多纳了粮。
&&&&不消说,京中急召卫梁入京。
&&&&倘若高邮县稻谷亩产的提高可以推而广之,那一个大乾朝岂不是再无饥荒?
&&&&那两天姜雪宁忧愁极了。
&&&&想这卫梁得了势,对自己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正琢磨要怎么搞这人呢,外头内务府的太监又风风火火抬着什么东西来了。
&&&&那是满满的三筐上好的高邮咸鸭蛋。
&&&&太监说,是高邮县令卫梁今次上京特意托人孝敬她来的,专门感念皇后娘娘当年举荐之恩。
&&&&姜雪宁简直懵了。
&&&&一时难以分辨这到底是嘲讽还是嘲讽。
&&&&但总之卫梁好像半点不曾察觉她之前的恼羞和恶意,简直把她的“恩情”刻在了心里,因此连蹦三级在户部担任要职后,还逢人便说皇后娘娘乃是个少见的好